在这些年,抑郁成了一个特别流行的词。据说,在现代社会,患抑郁症就像是患流行感冒一样常见。有人因为失恋而抑郁,有人因为刚生完宝宝而抑郁,有人因为毕不了业而抑郁,有人因为毕业就失业而抑郁,有人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而抑郁,也有人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抑郁了。
实际上,消极低落的情绪确实人人都会有,偶尔感到沮丧、忧郁或是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是很正常的表现。但单纯的 抑郁状态 和“ 抑郁症 ”之间却有着一道不可忽视的鸿沟——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与大众统一用“抑郁症”来指称以“情绪低落”为核心症状的心理疾病不同,抑郁症实际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不同种类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也不尽相同。其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是一种被称为“ 重性抑郁发作 ”(Major Depression episode,MDD)的类型。
与其他精神疾病一样,MDD的诊断标准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1)症状标准;2)病程标准;3)严重程度标准;4)排除标准。如果你怀疑自己或是别人正处于重性抑郁发作的状态,不妨跟着心事鉴定员一起来看看自己或他人的表现是否符合诊断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若是观察到一个人常常感到悲观、失落、伤心、难过、空虚,或是在大多数时候对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提不起兴趣,即使勉强去做了也感受不到快乐的情绪,我们便会怀疑这个人是否得了抑郁症。在这里,我们采用的就是 症状标准 。不同种类的精神疾病具有典型性的特异症状,根据症状的特异性,我们可以对疾病的类型做一个初步的判断。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四版(修订版)》(DSM-IV-tr)给出的症状诊断标准,要想符合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至少要出现如下9条症状中的5条(至少要符合第1条或第2条中的一项):
抑郁的心境状态 兴趣丧失或快感缺乏 在没有节食的情况下体重明显降低或增加(1月之内变化超过5%) 失眠或睡眠过度 心理激动不安或是迟钝滞后 容易疲劳 低价值感或罪恶感 注意力不集中 自杀观念或行为。
但满足了症状标准还不够,要想符合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上述症状需要至少持续出现两个星期( 病程标准 ),并且给患者带来了显著的情绪痛苦,或是显著损害了患者的社会功能( 严重程度标准 )。
所以,若是你闺蜜刚失恋一星期,即使她这一周天天以泪洗面,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无精打采,自暴自弃,她暂时也不符合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又或者,两个星期过去了,她的症状并没有缓解,却还是能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她自己也并不觉得多么痛苦,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也不能成立。
读到这,也许你已经意识到,重性抑郁发作也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儿。即使症状标准、病程标准与严重程度标准都符合了, 排除标准 不满足,重性抑郁发作也还无法修成正果。只有当确定抑郁性症状不是由于亲人丧失、药物滥用、躯体疾病、大脑损伤导致的,也不是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妄想性精神障碍)的附属症状,亦不是双向障碍中的重性抑郁发作阶段,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才可成立,这也是所谓的鉴别诊断。
由于不同种类疾病的症状表现有交叉重叠之处,若是由此导致错诊误诊,将极大地影响对患者的治疗干预效果,因此,鉴别诊断在疾病诊断中是非常重要的。这里以双向障碍(Bipolar Disorder)和重性抑郁发作的鉴别诊断为例加以说明。
双向障碍 的关键特征是躁狂发作和重性抑郁发作交替进行。在躁狂发作阶段,患者常常精力充沛,对睡眠的要求降低,常沉浸在狂热和自大之中,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做出的事情常令人匪夷所思,不合情理,常伴有思维奔逸现象。如果将重性抑郁发作的状态比喻为在深渊中不断地下坠,双向障碍患者的感受则更像是坐过山车——在躁狂发作时仿佛是攀上了兴奋的巅峰,但抑郁发作时却会陷入绝望的泥沼。因此,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必须满足在此之前或是此次抑郁发作期间没有过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经历。 (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看 这里 )
看到这儿,你心里的那块大石头是否放下了呢?若还是觉得自己无法做出判断,不妨去挂个专家门诊号吧!实际上,精神科大夫不仅仅会参考来访者本人对症状的自身体验,还会通过自己的临床观察和家属报告判断来访者主诉是否可信。出于各种目的,对症状的虚假描述也是常常存在的。若有必要,详细的心理测验、实验室检查、脑影像检查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评估。
最后还需要强调的是,精神疾病诊断确实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所以,不要再随随便便揪住一个有心理学背景的人问:“最近我总是心情不好,是不是得了抑郁症啊?”他实在是无法给你一个简单的回答。不过,基于后现代思潮的一些心理学流派(比如叙事疗法)倒是认为,诊断其实只是方便了专业人士之间的交流,对于患者本人而言并没有什么益处,反倒是给他贴了一个狭隘的标签,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让他的世界里只剩下“抑郁症”三个大字在闪闪发光,其余正常的一切黯然失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