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虽无相当于本来意义的“气功”,但从现代广义的气功而言,在客观上瑜伽和禅修中都包含有类似气功的内容。
瑜伽,是梵文yoga的音译,在佛典中汉语意译为“相应”,指控制自己身心令与某种东西相应(相契合,一致)。瑜伽是古印度各宗教对自我调制以锻炼身心的功夫的统称,佛教亦称其禅定为瑜伽。修禅定者被称为瑜伽行者,或瑜伽师。佛教密宗的修练方法更多以瑜伽命名。在印度,至今仍将各种修练方法统称为瑜伽,不过有了一些变化,有多种精神内涵和锻炼姿势。近年来,由于它具有调节身心的特点,在世界上引起了重视,尢以欧美为甚。
禅修是指禅定的修习。禅为梵文“禅那”(dhyana)的简称,汉译“静虑”、“思维修”,指在寂静的心态下思虑。定为梵文三昧(samadhi)的意译,指摆脱散乱、昏沉的一切寂定心境。禅定合称是对佛教各种瑜伽的通称。需要指出的是,禅宗的“明心见性”功夫也被称为“禅”,有其特殊含义。禅修是佛家的一种修练方法,是指在安静的环境和正常的生活中,放下一切不必要的樊缘和杂念,集中精神,进行不断的修习。
气功与瑜伽术、禅修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两者都是自我心身锻炼的方法,要求用调身、调息、调心的方法结合起来修习,以达到入静状态,使人在精神和智慧上获得多种益处,都能祛病健身,涵养道德,陶冶性情,并把它作为人们认识自身生命运动的新途径。虽然他们之间有很多一致性,但总的看来,气功与瑜伽术、禅修等仍有质的不同。气功研究的目的,在各阶段始终立足于现实人生,以使人类得到现实利益为宗旨。气功锻炼的目的,一般在于健身治病,养生益智,陶冶性情等。佛教徒修习瑜伽术、禅修的目的在于获得大智慧,摆脱烦恼,“了却生死”。至于防病、健身,只不过是修习过程中获得的副产品。同时,二者意守之境即 “观”也不同,气功中意守多为有益于健康的某些景,而瑜伽、禅修所意守的都是会有一定宗教性的内容,例如念佛等。在佛教徒看来,一个人为治病健身延年,花费许多时间去练气功,不知佛家止观以了生死,是“拿金条当稻草使”。可见,人们练气功静坐与佛教徒禅修,从外表、方法上看起来无多大区别,但其主观信念却有质的不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