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身 > 正文

你是哪种型的苦逼人士?快来对号入座一下吧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6日

所谓“自我苦逼型人士”,乃是自发的令自己陷于痛苦/倒霉/悲催/惨兮兮的人士。根据我的观察,列举以下几类自我苦逼类型。

第一类:目标达成前禁止娱乐型

典型表现:以准备考试、写论文等重大项目为理由,谢绝一切娱乐活动和任何可能令自己开心的活动,每天摆出愁眉苦及忙死了状。

1、爱面子。怕别人看到了面临重大目标时没有朝着目标全力以赴的努力而丢脸。实际上工作效率不一定高,愈是工作效率不高的时候,愈要在外表上面加以掩饰,以表“我真的有在非常非常认真的努力”。

2、自知自控力不强,将可能的干扰活动扼杀在萌芽中。如果和别人一起玩,恐怕很难收心了,索性不出去玩,还能保持比较良好的工作状态。

自我拯救:

充分认识劳逸结合乃是保持高效工作的王道。自己的计划不需要担忧他人的指指点点,面向最终目标采取行动,而不是面向回避他人的批评或评论而采取行动。

他人救助:

一般来说此类人士无需救助,等到考试或重大事件结束后,会自然的恢复正常。也可借口有相当紧急重要的事情,将其拐骗出来进行轻松的一两小时的娱乐活动。

第二类:别人都不理解我型

典型表现:喜欢讲述各种光辉事迹和设想,感慨“神仙的想法凡人理解不了”,同时在现实中以吊儿郎当或光说不练姿态存在。

1、懒惰。因为懒得努力,所以找借口。

2、缺乏自我标准,过度依赖他人评价。表面上看,这类人士很有想法和自我标准,实际上这是对缺乏自我标准的掩饰。因为担心努力之后无法与社会标准相匹配,所以索性不努力,也就不必承担努力失败的心理折磨。

3、完美主义。设想过于完美,实际上难以实现。内心中也清楚自己的目标难以实现,但不肯承认是自己的目标不够符合客观实际,人为制造障碍,让“别人”躺着中枪。

自我拯救:

根据自己的过往经历、现有能力、周围资源制定符合自己的目标。从制定小的目标开始,真正的去实践并且达到自己的目标,然后再逐渐制定更大的目标。

他人救助:对TA的异想天开做“很正常呀”“我很理解”状,先褪去其自加的神圣光环,让其回到人类状态,再用你丰富的人类经验引导他。

第三类:只允许自己付出,不允许他人付出型

典型表现:在人际交往中一味付出不计回报,对他人的回报或付出不能坦然的接受。

1、自卑。认为自己不配获得如此好的机会,只有让自己受苦受难,才能对眼前的好东西感到安心。

2、爱面子,害怕别人评论。做给周围的人看,试图营造“无私奉献的好老婆/老公/父母”形象,将来被付出对象和自己的关系出了任何问题,都是对方的错。因为怕关系破裂之后的舆论不利,而事先营造对自己有利的舆论氛围。

3、狗血文化影响。为心爱的人不惜一切代价,不图回报,即使在这样做已经导致彼此的关系畸形发展的时候仍不加悔改,最终关系无法延续,反而获得社会赞扬或同情,以至于人们认为“做个好人”一定需要让自己陷入倒霉。常见宣传有:1、某人为国奉献,自身累死,家里穷死,授予XX奖项。2、某人为伴侣铺平各种道路,谢绝各种关心,最终反而被甩,引发广泛同情。3、父母溺爱子女导致子女反叛甚至伤害父母,父母获得同情。

4、对金钱的不正确认识。认为钱乃万恶之源,别人为自己花钱更是象征自己的罪恶。

自我拯救:

正确认识金钱,正确认识自我价值。明白唯有“双赢”才能让人际关系长久保持,单独一方面的付出总有支撑不下去的一天。当人际关系出现此类偏差的时候就开始纠正,不用忍着试图忍一辈子,你不是忍者。你也不是耶稣,不用背负他人的错误。

他人救助:

和对方多多交流沟通,尤其是多聆听,让对方把想法说出来。经济差距带来的习惯差异最难改变,要从小东西开始逐步引导,等其坦然接受小的付出之后再进行更大的项目。